本报讯(记者 董鑫)有“一街看尽700年历史”之称的阜成门内大街,曾是老舍笔下的“最美大街”。据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消息,阜内大街环境整治复兴计划正式启动,一期工程(西二环阜成门桥至赵登禹路)将于今年10月份竣工,二期工程(赵登禹路至西四大街段)将于2018年实施。整治后的阜内大街将在交通动线、建筑立面、公共装置、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和全面优化提升。
非机动车道“抬高”防止占道
现在的阜成门大街规划有人行道、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,但路侧的非机动车道上大都违规停放着机动车,骑自行车的市民只能骑到人行道上,不仅道路不平骑车不便,行人也有危险。“我们把非机动车道抬高,跟机动车道以护栏隔开,保证机动车不能进入非机动车道。”中国建筑设计院景观设计师贾瀛介绍,原本的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处于同一水平面,仅用地面平面标识划分,整治后非机动车道被整体抬升12至15厘米,与人行道平齐。
同时,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,还将打造“市政休闲带”,将市政设施、非机动车停车位、石凳、景观绿植等,全部整合集约到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约6.8米的带状空间内,兼具绿化和实用功能,“还能有效防止自行车随便骑到人行道上与行人抢道”。同时,为了畅通机动车通行,阜内大街上的两个相隔仅百米的阜成门内公交站也将整合为一个,将靠近阜成门地铁站的公交站并入民康胡同北口附近的公交站,目前正在施工中。
白塔寺对面新增地下停车场
机动车侵占非机动车道,主要还是因为停车难的问题无法解决。据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白塔寺对面锦什坊街附近还有一片空地,在腾退了临时建筑之后,将建成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园,公园下方就是一个地下停车场,能够提供110到120个左右停车位,缓解此区域停车难的问题。“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隔离之后,只有丰盛医院门口我们会留出一个‘停车港湾’,能够停放十几辆车,解决来看病的停车需求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
此外,在阜内大街南北两侧共有电线杆、灯杆、监控线杆、交通信号灯、各类指示标识、包括废弃备用线杆在内的标识标牌约为183个,其中有不少都是已经废弃不用的。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此次整治提升对这些路杆都进行了统计,对布点位置有要求无法移除的、老旧杆、废弃杆及非必要备用杆、标识进行归纳整理,将必需的交通指示功能、电车线杆功能、路灯照明功能、交通治安监控功能、旅游引导功能统筹综合。整合后的各类线杆标识数量将减少到55个,其中“综合杆”36根,多为对向布置,基本能满足相应的市政功能。
二期工程明年实施
老舍先生在《骆驼祥子》中写道,祥子拉着虎妞边走边说,“这儿什么都有,有御河,有故宫的角楼,有景山,有北海,有白塔,有金鳌玉蝀桥,有团城,有红墙,有图书馆,有大号的石狮子,多美,多漂亮。”文里的“这儿”指的就是阜内大街,大街形成于元代,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,一直是北京旧城西部进出城门的重要交通道路,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。
根据旧时记载,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由阜成门进城,而“煤”与“梅”谐音,京城之人念及阜成门带来的温暖,赞曰:“阜成梅花报暖春”。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整治中,他们提取“梅花”元素,结合祥云纹样等细节意象,运用在井盖、车挡石、影壁及护栏上,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,彰显文化街道品质,提升景观效果,打造老街氛围。
目前已启动的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一期工程全长约680米,旨在重塑一条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老街,将于今年10月份竣工。二期工程(赵登禹路至西四大街段)今年设计,明年开始实施。目前,位于阜内大街161号的阜内大街整治复兴计划展示中心已正式对外开放,并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和本地居民收集意见建议。摄影/本报记者 魏彤